“三年前,我们顺利通过省级森林城市复查,咬定青山不放松,又吹响了向国家森林城市进军的冲锋号,如今的恩施大地森林遍布、绿树成荫,处处呈现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美丽景象。” 11月15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河南信阳召开2019森林城市建设座谈会,恩施市市长苏勇上台捧起国家森林城市牌匾,并作为全国四个获誉城市代表之一作典型发言。
作为湖北省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县级市、全国县级市首批获誉者,喜讯从中原大地传回武陵深山,恩施人狂刷朋友圈,争相转发。骄傲从何而来?硬核数据显实力:森林覆盖率达65.78%,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2.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2 平方米……主要建设指标已达到或超过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
精心管护 构筑绿色屏障
“种树就像培养小娃一样,让子孙后代都享福。”恩施市龙凤镇店子槽村凉风垭林场,失去右手的护林员向德友笑着说。42年来,他吃住在山里,每天走20多公里山路巡山管护、育苗植补,独臂护得青山绿。
凉风垭林场建于1976年,当时山上荒草丛生,树木稀少。向德友和工友们坚持下来,在山上种下了10万余株马尾松、刺杉、华山松等品种的树苗。如今,凉风垭林场面积达6700余亩,绿树成荫,枝繁叶茂。
“现在山上植被茂盛了,野生动物也明显增多了。”随着“山长制”在全国的推行,2017年,板桥镇让水坝村贫困户卢作城拿到了就业证,成为万千“山长”中的一员,担负起保护森林资源的责任。
近年来,恩施市实施“山长制”,全市215.4万亩天然林资源共落实生态护林员1902人,建立责任体系,把管护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山头、每一个责任人,既保护了环境,也解决了部分困难群众的就业和脱贫问题。
严守生态红线,共育秀美青山。恩施市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防护林建设、低产林改造、绿满荆楚行动等林业重点项目,建立森林资源监管系统、划分保护区域、建设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切实保护原始森林、天然次生林、古老植物群落等森林资源,提升森林资源健康水平。
三年的努力,恩施市域森林覆盖率升至65.78%,城区绿地面积1518.97公顷,城区绿化覆盖率42.1%,城区街道绿化覆盖率40%以上,树种丰富,景观多彩,300米见绿、500米入园。全市现有高低等植物2447种,红豆衫、珙桐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33种,国家和省级野生保护动物54种。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栖落于这座绿色山城,在这里筑巢安家。
增减之间 打造宜人“仙居恩施”
饭后沿清江河岸散步,是很多恩施人的习惯。创森林城市这几年,恩施市已经和正在打造10个州级公园、9个区域性公园和36个社区公园,形成分布有序、错落有致、特色鲜明的三级城市公园发展体系,城区已新增公园绿地89.27公顷。
2018年9月,恩施市在州委、州政府的支持下,组织开展“拆围透绿、见缝插绿、裸土覆绿”的“三绿”行动。要求州城各单位拆除围墙、违章建筑等,增加开敞空间,扩增城市绿地;园林部门负责在主次干道两侧、城市边角余地、桥梁等三类区域植树补株、种草及修复绿化;相关部门在在建工地、临时渣土、砂石堆场和裸露山体等裸土区域覆绿。
植绿活动,干部带头,在恩施市龙凤镇金茨泉路,恩施州、市的党员干部们参加义务植绿活动,他们手持小锄头,挖坑、苗木入坑、埋土,栽下常青藤、爬山虎或撒下三叶草等植物。
以增辟开敞空间、扩增城市绿地为重点的“拆围透绿”行动在恩施市城区全面推进。40多家州(市)直重点单位率先拆除围墙,关在机关大院里的绿地,经过简单改造,变成了市民人人可去的休闲公园,曾经的违章建筑地块,如今绿意盎然。
裸露的山体,砂石堆场,施工渣土、扬尘,影响着市民的生活质量。恩施市制定《恩施城区裸土复绿专项攻坚行动方案》,在储备土地、在建工地、已出让长期闲置土地、临时渣土和砂石堆场、裸露山体、施工便道及“断头路”七类区域开展裸土复绿工作。目前,具有地方特色的微绿空间景观格局已然形成。
恩施市高标准完成东风大道、航空大道、土司路等人行道改造工程;沪渝高速七里坪出口、沪渝高速恩施西出口、安来高速恩施北出口连接线沿线绿化、美化工程;七里大道、209国道绕城线、旗峰大道改造工程,精品景观树完美亮相,城市颜值再次刷新。
冬日暖阳下,红庙公园内,市民们惬意地坐在长椅上享受着日光浴,孩子们在漫步道上嬉戏打闹。全长21公里的清江带状公园,两岸游步道贯穿绿茵之中,形成乔灌草多样性的生态植被,14.4公里亲水休闲景观廊道,如一道美丽弧线蜿蜒在中心城区清江两岸。
开门见森林,推窗可见花。“仙居恩施”如同一幅动人的山水画卷。
以绿为基 绘就绿色产业画卷
如何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恩施市多年来守护“恩施玉露”这一绿茶品牌,在“恩施玉露”品牌引领下,大力发展茶产业,深入推进茶叶生产全域绿色化。净化茶园环境,集中连片茶园套种遮阴树,强化肥培管理,全园禁用除草剂和投入品,推广绿色防控和生态循环模式,提升良种化率,以地方茶树良种为主推进老茶园和中低产劣质茶园改造。对基础条件好的茶园,推进景点化升级改造。目前,全市共发展茶叶37万亩,年产值19.5亿元。茶,成为恩施市名副其实的绿色产业,农业农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
增收致富,不止有茶。
通过城乡一体的规划和投入,恩施市大力发展优势林业产业,建设了一批富硒木本油料林基地、苗木花卉基地、林下产业基地、林产加工基地以及“森林人家”“仙居人家”等载体。发展林药、林菌、林畜、林禽、林蔬、林果等林下经济和党参、贝母、川乌、当归等中药材基地近40万亩,实现林(药)业产值近100亿元,“紫油厚朴”“板桥党参”“石窑当归”等获全国地理标志品牌。全市培育各类林药业产业企业及经营大户、专业合作社共823家,其中圣峰药业、仙芝堂生物科技等8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龙头企业。
结合“绿满荆楚”行动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恩施市实施“八百千万”工程,即美化八条生态旅游线路、打造百个美丽乡村,建设千个绿色村寨,实施万户庭院绿化。
高标准建设生态旅游廊道,重点打造州城—大峡谷、龙凤镇—龙马青堡、州城—浑水河、恩鹤线、鸦沙线、双木壁挂公路等旅游通道绿化工程。常绿树种、彩色树种、花卉树种搭配栽植,乔灌立体结合,曾经杂乱荒芜的公路两侧,如今已是一道美丽风景线。
以旅游通道绿化工程为带动,沿线村庄实现高标准绿色全覆盖,全市新增道路绿化2445亩,新增村庄绿化5.55万亩,完成庭院绿化示范10000户。桂花、紫薇、红叶石楠、杜鹃争奇斗艳,装扮着宜居宜旅宜游的美丽乡村。
乡村环境和交通条件改善,带领着游客们到乡村吸氧。在芭蕉枫香坡、龙马风情小镇体验采茶品茗,到小溪、马鹿河、莲花池欣赏乡村美景,到三岔杨柳溪、白杨坪麂子渡烧烤休闲,到景区周边乡村避暑采摘。
随着生态林业、绿色林业的发展,为景区旅游、森林康养和乡村旅游带来发展机遇。大峡谷风景管理处国家森林康养基地,芭蕉乡、屯堡乡省级森林城镇,枫香坡、洞下槽等63个绿色示范乡村,正在向乡村旅游的方向迈进。
数据显示,仅2019年1月至6月恩施市接待游客1265.7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7.67亿元。
绿植于心 传递绿色理念
经过多年的创建,“武陵生态明珠 秀美森林恩施”的城市风貌已经显现,但绿色不仅近在眼前,更在人们心中。
“人人参与森林城市创建,个个共享生态建设成果。”恩施市营造浓厚的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氛围,不断提高广大市民对“创森”的知晓率、支持率和满意度。
2019年春节期间,恩施市举办以“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为主题的文艺演出,土家族音乐情景剧《二娃回乡》将全场演出推向高潮。该剧以歌舞、快板、说唱等表演形式,讲述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城乡绿色颜值大幅提升、旅游行业蒸蒸日上和乡村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最终吸引土家族青年农民工“二娃”返乡创业的故事。市民们在笑声中,感受到国家森林城市的魅力,创建的积极性大为提高。
路边醒目的广告牌、公交车站的宣传牌,景区景点的树木标识牌、出租车上的显示屏,电视、广播、报纸、网站上,立体宣传森林资源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日,世界湿地日,爱鸟周,每月都有主题宣传活动……绿色理念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市民的点滴行动。植绿、爱绿、护绿意识蔚然成风,绿色福利全民共享,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以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为契机,各类生态示范创建效果明显。全市建成省级森林城镇2个、省级绿色示范乡村63个、省级生态文化教育基地2个,绿色生态学校(单位)不断涌现。拥有国家级生态乡镇1个、省级生态乡镇5个、省级生态村91个。
恩施城乡因绿而美,人们在绿色福利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着生态文明的洗礼。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让城区面貌焕然一新,更带给恩施人心中有绿诗意仙居的生活,为恩施市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在湖北省县域经济考核中,恩施市已连续3年位居生态功能类县市第一。
(伍功勋 谢红梅 赵盛迷 童秀清 周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