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在华师南海校区调研。史谅 摄
直到今年1月,对于从来没去过佛山南海的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研究生傅安琪来说,印象中的南海一直是一个落后的地方。然而,一场持续5个月的调研改变了她的想法,“现在我把南海列为我毕业后的首选就业地。”
为激发广佛大学生群体的创新创业热情,支持广佛地区高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开展社会调查,去年11月,中共佛山市南海区委宣传部联合广佛两地十所知名大学,推出“青年智库·南海大调研”行动暨“我为南海代言”校园文化月活动。
从去年12月开始准备,到1月开始实地调研,作为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调研团队成员之一,在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执行院长支庭荣、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张岚的带领下,傅安琪和4名调研队员邱晓桐、吴莉莉、史谅、聂浩一起,用了超过5个月的时间,走进南海的政府、企业和高校,了解南海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对人才的吸引力,并就南海如何加强对人才吸引力作出了自己的思考。
支庭荣表示,南海有着深厚的制造业基础,理工科人才在此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南海乃至佛山可以加大对服务类和文化类人才的引进力度,实现从制造业大市向综合性大市的转变。
深入企业与高校调研人才吸引力
“高校的使命就是为社会培养人才,走出象牙塔可以有效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支庭荣说,为此,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调研团队挑选了城市生态环境与人才吸引力作为调研方向,三次走进南海区进行实地调研,深入了解现有就业者与未来就业者的需求。
与普通人认知不同,城市生态环境不仅指自然环境,而是一个综合的城市系统概念,包括了城市自然环境和城市人工环境。在本次调研中,城市自然环境指的是南海区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等,城市人工环境则对应以人才为核心的各种政策与服务,包括交通、医疗等在内的城市基础设施等。
在开完第一次调研会议后,调研团队确定了佛山市南海绿电再生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海绿电”)、广东东软学院和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为调研对象,并对来自南海区的政产学各界的11位调研对象进行了深度访谈。
这样的选择是有着多重考虑的。传播学专业研究生、调研团队成员聂浩以与南海区人才办的座谈举例称,该办熟悉南海人才政策方面的信息和数据,“通过与企业和高校受访者对话,可以了解到就业者和将来就业者对南海人才吸引力的看法。”
同时,调研团队还从南海城市吸引力、城市建设满意度、人才政策看法等多个维度制作了网络问卷,对南海大学城的学生进行网络调查。“我们共回收了有效问卷141份,初步了解大学城学生对南海的看法。”聂浩说。
张岚希望,南海未来能够举办更多类似本次调研的实践活动。“把南海变成高校的实践基地,不但可以让更多的高校学子了解南海,也有助于高校学子开阔眼界。”
对南海宜居宜业印象深刻
对于参加调研前从未去过南海的聂浩和傅安琪来说,实地走访南海后,刷新了他们对南海的认知。“这是一座发展很快的城市,产业飞速发展,城市规划也很合理。”聂浩回忆他在南海的所见所闻时说。
“我外婆的祖籍在南海,但她近年很少回来,所以对南海的印象还停留在从前。”傅安琪说。通过密集的调研,她发现了南海现代化的全新一面。
如生态环境方面,南海正加大建设力度。南海提出了生态绿心群建设实施方案,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9.5平方米以上,最终使全区千亩以上公园达到14个。
南海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在长期的不懈推进下,已经初见成效。以南海区狮山镇为例,政府工作报告中显示,南海中央公园被评为区级森林公园,孝德湖公园被评为区级湿地公园。
“发现南海绿电附近有白鹭生活,让我非常惊讶。”聂浩说,实地观看南海绿电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压缩转运、污泥处理、餐厨垃圾处理等作业环节时,没有闻到任何刺鼻味道,他们感受到了南海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进一步深入了解南海区人才政策后,我们感受到南海对人才的求贤若渴。”聂浩说。今年1月,南海区正式发布了一系列的人才政策,该次政策体系调整的最大特点是突破了原有的人才认定与人才扶持结合的模式,将人才认定与人才扶持分离,破解了过去人才政策标准不一、重复交叉、覆盖面窄、门槛高等难点问题。
调研团队在对南海绿电的就业者以及高校学生进行访谈后发现,南海的人才政策全面而深入,人才服务完善,人才重视度高,南海区的城市生态环境对人才具有较高的吸引力,人才留在南海区就业的意愿强,已在南海区就业者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各方面满意度高。
“然而,这些好政策还需要加强推广传播,让更多的人能切切实实地享受政策红利。”聂浩说,调研团队在南海区内高校走访中发现,部分高校未能全面了解包括人才新政在内的利好政策,无法及时向学生解读,使得许多学生并未能真正享受这些政策红利。
调研团队在调研报告中还建议,高校应继续完善创业平台,高校创业项目应与政府的人才扶持政策结合起来,将优秀的人才推荐给政府和企业。另外,高校可以主动与企业人才需求接轨,学习国内外优秀创业就业教育案例,创建资源共享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调查南海两校学生七成愿留在佛山工作
在对华师南海校区和广东东软学院的师生进行访谈的同时,暨大调研团队通过这两所学校的就业办,发放了网上调研问卷。
调研问卷针对两校学生的就业选择倾向以及是否在南海区的就业意愿等问题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超过七成的学生愿意留在佛山市工作,而在佛山五区中,学生们更倾向于在禅城和南海就业。
“随着南海经济发展加快,工资待遇、公司福利等逐步升级,南海企业在劳动力市场正变得更有竞争力。”在最终提交给南海区的报告中,调研团队这样写道。
以南海绿电的基层员工工资作为调查样本,调研团队将其与周边地级市内具有代表性的制造业企业进行比较,发现南海虽然相比广州、深圳仍有差距,但是与其他兄弟城市相比,已经具有一定优势。
针对企业招人难的问题,调研团队认为,南海拥有南海大学城的人才腹地,企业应该加强在校宣讲、校招合作,企业达到宣传和招聘目的的同时,也使高校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就业机会,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学生就业难、企业招不到人的尴尬局面。
“广佛一体化蕴藏着巨大的潜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人才被吸引到佛山来。”聂浩说。支撑他这一结论的,是团队此次一项针对就业影响因素满意度的调查,超过六成的学生对佛山的城市发展前景持满意或很满意的态度。
接下来南海应如何进一步从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提升上增强自身对人才的吸引力?结合调研中收集到的各方反馈,调研团队在调研报告中给出了自身的思考。
“我们认为,南海一些城市交通工程仍未落实。基础设施与佛山周边一线城市仍差距较大,是人才流向广深的重要原因。南海需进一步加快建设公共交通、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和娱乐设施,这对于提高就业者在南海区的认同感和幸福感极具意义。”聂浩说。
而南海的一系列部署则让调研团队看到了南海的努力。如今年1月,南海区区长顾耀辉便透露,2018年南海区将全力推进新交通工程,将加快地铁2号线、3号线、4号线和11号线的建设,另外佛山西站也将启动对接珠三角新干线机场城际轨道的前期规划,支持有轨电车南海区里水示范段建设,全面拥抱轨道交通时代。“这是值得期待的。”聂浩说。
撰文:黄逸豪 何帆燕 龚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