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华工学子与“隐形冠军”企业面对面

2018-07-06 10:46 来源:南方日报 李欣 龚晶

  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师生走进南海“隐形冠军”企业。高熠 摄

  南海“隐形冠军”企业中九成都有人才之渴,最紧缺的是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以及机电机械、管理和生产一线类专业人才……日前,华南理工大学走进佛山南海,在为期2个月的调研中深入了解南海“隐形冠军”企业的人才需求。

  “当前,‘隐形冠军’企业招聘与学生就业意向存在共识,也存在分歧,一边是企业招聘难,一边是学生‘揾工难’。”调研组认为,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出台鼓励企业招聘大学生激励机制等方式,进一步缓解供需矛盾,加速促进人才向南海流动。

  除了对南海城市环境与企业发展状况有了不一样的认识,调研组还萌生了邀请南海和佛山企业走进高校与学生面对面的想法。调研组负责人、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博透露,今年下半年,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计划向南海隐形冠军企业发出邀请,通过开展点对点交流,促进校企双方的有效沟通,为人才流向企业疏通渠道。

  带着双赢需求走进南海企业

  今年春节前,刘博带领调研组启动课题,随后带领成员分为3支队伍,陆续走进南海“隐形冠军”企业开展调研。“除了自动化学院的学生外,还有公共管理、计算机、新闻等专业的学生加入进来,调研团队共10人。”刘博说。

  2017年6月起,南海区总商会与南方日报社珠三角新闻部联合开展“寻找南海制造业全国‘隐形冠军’”活动,历时半年调研超百家企业,首批70家南海“隐形冠军”企业浮出水面。

  在调研团队看来,作为制造业细分行业的佼佼者,南海区“隐形冠军”企业务实低调,他们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是目前很多在校大学生所不了解的。在选定方向后,调研团队从家具建材业、金属、材料加工制造业等行业中,挑选了19家“隐形冠军”企业开展人才需求调查。同时,调研团队主要对全国各层次高校在校大学生的就业意向进行调查,包括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南昌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佛山科技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等14所高校。

  “从政府到企业,南海对人才的渴望度都是非常高的。”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大四学生高熠说。

  除了通过调查问卷收集信息外,调研团队还深入走访了5家南海制造业“隐形冠军”企业,分别为广东瑞洲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市宝索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广东联邦家私集团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奔达模具有限公司和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

  “当中有的企业已和学校开展合作,部分企业如宝索机械、瑞洲科技等未来也有合作可能,我们希望了解他们的引才需求,为接下来开展人才交流合作奠定基础。”刘博说。

  校企人才供需既相似又存分歧

  人才引进是企业发展的共性问题。由于“隐形冠军”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主要集中在细分领域,其在人才招揽上同样面临系列难题。

  调研团队发现,轻工业制造型企业中,基层员工的比例远远超过其他类型企业,一般情况下都高达80%;而自主研发的创新型企业中,专业技术人员的占比在20%—30%,远高于其他类型的企业。

  另一方面,企业急需人才排行榜前三的专业分别为机电机械类、管理类、生产一线类专业,经贸、材料、电子自动化类紧随其后。而调研组对学生的调查也发现,63.3%的学生最感兴趣的企业是高新科技类企业,尤其是工学、管理学、理学、经济学专业的学生,这与企业急需招聘的人才的专业比较匹配。

  “不难发现,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国家对创新型企业的支持,企业对工科类以及具有专业管理技能的人才的需求急剧上涨,而高校培养计划与当地相关政策是否能够及时跟上这一需求增长,将会对企业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调研组相关负责人表示。

  南海“隐形冠军”企业的人才需求与学生之间存在很多共识。比如不少被调查学生表示愿意在佛山南海工作生活,而几乎所有企业表示对于就业者籍贯没有任何要求,仅13%的企业要求就业者了解粤语的基本常用语;几乎所有的企业已经或愿意与高校建立合作,而学生也希望和愿意能多去企业锻炼和实习,提高与企业岗位的匹配度。

  不过,企业与学生双方也存在“分歧”。比如,80%以上的学生认为现在就业形势相对严峻,找工作的压力很大,但他们更热衷于金融、科技等高新技术企业,偏向于选择民营企业的只有16.3%,没有企业类型选择偏好的仅为两成。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反映,每年招聘宣讲会上学生的到场率逐年下降,招聘的难度越来越大。

  上述调研结果表明,对民营经济发达、制造业立区的南海而言,更需加快做好高端人才引流工作。

  将邀请佛山企业

  进校与学生面对面

  一边是“揾工难”,一边是“招聘难”,如何有效解决供需分歧,促进优质人才资源流向南海“隐形冠军”企业?

  调研团队建议,一方面,企业要主动寻求与地区高校合作,搭建产学研基地,吸引学生、高校教师、科研团队等优势资源,甚至企业还可以与高校在员工继续深造培养方面开展合作,提高职工的学历和理论知识,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储备人才;高校学生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高动手能力。

  “高校可发挥在人才教育、培养等方面的优势,同时在这样的互动交流中,一方面为企业发展储备人才,另一方面可促进高校研发、培养人才更贴近市场需求。”刘博说。

  除了继续加强人才激励机制、子女入学、人才安居等相关政策配套的落实外,调研团队还建议,南海可建立激励用人单位机制,比如,企业招收大学毕业生的技能培训或岗位培训的经费可以由政府承担,鼓励刺激企业接纳大学毕业生;根据用人单位招收毕业生人数的比例,适当减免这些企业的缴税额度等。

  参加了本次调研的学生高熠认为,未来择业去向诸如南海“隐形冠军”企业等企业,同样是不错的选择。“经过调研后,我觉得学习人工智能的学生不一定要挤破头地进入一线城市的各大互联网企业,很多传统企业也在寻求转型升级,来到对人才急剧渴望的企业也许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发挥自身价值的机会。”高熠将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他同样期待未来能有机会来到南海工作、生活。

  刘博透露,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计划在今年下半年邀请南海“隐形冠军”企业来到学校,与高校学生面对面。“虽有不少企业已与高校建立合作,但过去的沟通联系还不够充分,我们希望主动迈出第一步,通过开展点对点交流促进双方有效沟通。”刘博说,接下来,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也希望能有机会带领学生前往南海的企业开展更多沟通交流。

编辑:李婷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