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腊味香。进入11月,迎来腊味制作好时节。在粤北的腊味之乡——清远市连州市东陂镇,当地腊味企业面对今年原材料上涨的压力并未坐以待毙,而是通过积极升级生产设备、开发多元化产品等举措实现转型发展。同时在行业协会指导和政府部门支持下,大大提高了市场抗风险能力。
由于今年腊味价格同比增长约50%,目前东陂镇腊味企业销售额不乏实现翻倍增长,而东陂腊味的生产和销售要到冬至前后才迎来高潮。
东陂腊味制作历史达300多年
清晨6时未到,记者就收到了谢松林微信发来的“早上好”消息。他是“林泉腊味”的老板,多年来保持早起早睡的生活习惯。
71岁的他,经营腊味已有39年之久,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带领“林泉腊味”从一家不知名的小作坊,发展为东陂腊味的龙头企业之一,年销售额超过千万元。
“同比往年,今年腊味生意不好做,”谢松林说。今年,制作东陂腊味的主要原料——生猪价格出现大幅上涨,这大大影响了企业的生产。“去年,连州的生猪价格在8元至11元之间,而今年则在30元左右,很多企业面临资金困难,持观望态度而不敢批量生产。”
比谢松林小6岁的关治欢,是东陂腊味协会会长,他所经营的“遂昌号”腊味,已有107年的生产历史。
作为国家地理保护标志产品,东陂腊味的制作历史可以追溯到300多年前,有腊肉、腊肠、腊蛋、腊猪脚、腊鸭、腊鸡、腊狗等20多个品种。它是把鲜活畜禽经选料、腌制、风干等程序加工而成,具有腊香浓郁、香嫩爽口、回味悠长等特色。
关治欢介绍,早在20世纪30年代,每逢冬至前后,装入木制桶里的“遂昌号”腊味,从东陂码头运至广州,再辗转运送到中国香港、澳门和东南亚地区,场景颇为壮观。
关治欢告诉记者,目前“遂昌号”的腊味还没有进入大规模生产阶段,“目前我们的订单大约有3吨,比去年同期跌了一半。”谢松林的情况也类似,只接到10吨左右的订单,比去年下降四成。
原料上涨拉升腊味产品价格
进入11月的连州,昼夜温差大,阳光也很充足。
“这是近5年来,东陂腊味迎来的最好生产天气。”关治欢说。一些腊味企业由于对原料市场的变化考虑不足,一直期待价格能恢复去年水平,导致经营压力徒增。“不敢规模化生产,也缺乏足够的资金应付生产周转。”
关治欢说,目前东陂有大大小小的腊味生产企业、作坊40多家,加入协会的有18家。为规范市场,协会每年会给出腊味销售指导价。今年东陂腊味的均价为65元,与去年的均价45元相比,上涨了近50%。
“原料上涨一两倍,而产品才提价50%,这样的价格其实是非常让利了,”关治欢说,这主要是想稳定市场,留住客源。
2018年,东陂腊味的年产值为1.3亿多元,产量1400多吨。“预计今年产量会下跌40%,不过受价格上涨影响,年产值估计会持平。”关治欢说,针对今年行情,协会动员企业加快清仓,不要积压货源。
谢松林对未来的销售情况则保持乐观态度。“东陂腊味要到冬至前后才迎来产销旺季,相信以东陂腊味的独特优势,应该可以渡过难关。”
东陂腊味之所以能畅销百余年,与其独特的生产技术、条件和味道有关。它的工艺特点在于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进行风干,不经烘烤或者烟熏,不添加亚硝酸盐和防腐剂,食之香、脆、爽,风味独特。
每年,诸多外地游客慕名来到东陂,就是为了品尝用传统工艺制作的健康腊味。
“后起之秀”销售额比增近一倍
“目前产量和销量总体与去年持平,销售额则增长近一倍。”“和香隆”腊味总经理曾卫光告诉记者,仅仅在11月19日,“和香隆”腊味就接到了20吨的订单,11月的订单已超过35吨。
作为东陂腊味产业中的“后起之秀”,曾卫光从2011年开始涉足腊味生产,短短不到10年,他的企业就获得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广东省十大名牌产品等荣誉。
“保持传统工艺,了解市场变化,这两点是关键。”曾卫光说。早在今年上半年,他就敏锐地意识到,今年的生猪价格可能会高企,因此早早和一家国企预定了生猪。如今的行情,证明了他预测的正确性。
除了及早应对外,他的经营模式也有可取之处。曾卫光从1996年就开始办养殖场,是远近闻名的养殖大户。2018年,他的养殖场年出栏生猪、鸭子数量均超过2万只,满足自家腊味生产绰绰有余。“今年,我的养殖场生猪出栏锐减超过六成,所以我及早做了准备。”
不受原料影响,“和香隆”腊味自然产销无忧。“全国各地的订单都有,其中电商占了四成。”曾卫光说。
多家企业技改进入转型发展期
“现在可以说是一个过渡、转型期,考验企业的智慧。”关治欢说,东陂腊味协会做好服务工作,引导企业更好发展。
今年以来,有14家东陂腊味企业共投入近40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引进了一批冷暖风炉、灌肠机、扎绳机、搅拌机等设备,通过改进落后的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适应市场发展需求。“比如搅拌机,相比人工而言会更均匀,避免以往出现口味咸淡不一的情况,保证东陂腊味的口感和质量。”关治欢说。
其次是把好质量关。东陂腊味协会积极联系正规生猪企业保供应,并要求企业每次购进的生猪原料经检测合格后才入库,从源头上杜绝病死猪肉;对未持有“两证一报告”的猪肉一律查扣,且加工成为产品的一律不得出厂销售,以此保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以前很多企业怕检测部门来,现在却是主动邀请他们来检测。”谢松林说,企业主们都认识到质量是产品的核心,安全意识发生了巨大转变。
政府的主动作为,更让东陂腊味的企业主们感到暖心。
为帮助东陂腊味企业缓解经营压力,在东陂镇党委、政府联系下,中国人民银行连州支行牵头协调连州市各金融机构专门前往调研,将以低于市场利率10%的优惠,放贷3500万元资金助东陂腊味企业度过猪肉价格上涨的困境。
“这不仅能方便企业资金周转,更能为企业减少超百万元的生产成本,”关治欢说。
■声音
开发多元化产品 提高抗风险能力
目前在东陂,像曾卫光这样既办养殖场,又设腊味生产线的综合型企业已非常少见。这一现象也引发不少人深思。
“这主要是东陂腊味市场做大后,更多的企业热衷于在腊味生产的终端发力,毕竟这样可以省时省力省钱。”东陂镇党委副书记唐建安告诉记者,因此一旦出现原料上涨、货源紧缺的情况,就备受牵制,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很差。
缺乏足够的原料生产基地,可以说是目前困扰东陂腊味发展的一环。随着养殖技术发展和养殖条件的提高,东陂生猪散养模式已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规模养殖。目前该镇生猪养殖规模超过1000头的养殖场仅有数家,满足不了腊味企业的生产需求。
除此以外,唐建安认为,很多企业主缺少对市场的调研,对市场需求了解不深,没能根据市场的变化去改良产品,导致产品单一、销售面窄。“东陂腊味在保持原有特色基础上,要丰富产品品种,走高端化道路,这样才能进一步打响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
曾卫光对此很认同,他在几年前就开始尝试转型。在他的腊味厂里,除了传统的产品,还有酱香腊肉、腊鸭腿、麻辣腊肠等,“这是为了适应珠三角和四川等地消费者推出的新产品。”
同时,他还投入160多万元购买新设备,试产牛肉干、即食腊味等休闲食品。“我们一直和仲恺农学院等院校有交流、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进行产品研发。”曾卫光说,只有产品多元化,主动去适应市场需求,才能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纵深
东陂镇以腊味为主导产业
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镇
作为东陂镇的重要绿色支柱产业,连州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东陂腊味产业的发展。2018年,连州成功申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兴村强县示范项目,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000万元,东陂镇则成为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镇,并以东陂腊味为主导产业进行建设。今年,这个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当中。
“按照规划,我们将重点围绕东陂腊味产业,构建以新拳头产品、特色产业链、完善物流体系等为支撑的农业产业结构,构建以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为依托的农业组织体系,有效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建成后,年产值新增1亿多元。”东陂镇党委书记黄国辉介绍,这相当于东陂腊味产业的年产值接近翻一番,力争建成国内、省内重要的腊味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加工中心、检测中心以及交易中心。
新建电子商务平台打造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东陂将依托国家畜禽产业技术体系、广东省农产品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等,新建畜禽标准化生态养殖示范基地100亩,养殖当地优良土猪、土鸡、鸭等品种,作为腊味原料,确保品质、风味更好。
“产品品质是东陂腊味产业持续繁荣的关键,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目前,生产规模小而分散的局面制约着东陂腊味的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转型升级。”黄国辉介绍,今后政府将重点培育形成1个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2至3个省内知名品牌,3至5个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品牌。
由此,通过扶持一些龙头企业,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倾斜,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强化企业的现代要素,推进腊味标准化加工,在提高腊味品质的基础上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供应。
新建“互联网+腊味”电子商务平台。结合“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新方向,借鉴浙江淘宝村的成功经验,引入农产品电商的发展模式,与物流公司合作,面向珠三角地区,将东陂腊味更快、更好送到消费者手上。
同时,还将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质量安全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东陂腊味享誉海内外的美名,离不开对质量安全的把控。该检测中心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内设办公室、常规分析室、植物性产品检测室和动物性产品检测室,建成后主要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大大提高东陂腊味等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建设物流仓储中心破解产品储存难困境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建设还充分考虑与旅游业相结合。东陂为此将设置东陂腊味游览中心,用于供游客观看和亲身体验东陂腊味生产加工的全过程,加强与游客的互动,成为乡村休闲旅游新亮点,借力打造成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腊味产业产品体验于一体的特色农业文化公园,以第三产业文化旅游带动畜禽养殖、腊味生产加工等一二产业发展。
该项目的建设,受到东陂腊味企业的一致好评。
关治欢表示,特别是东陂腊味物流仓储中心,有望一改东陂腊味生产销售期短、产品储存难的困境。“该中心有1000立方米容量的冷库,能解决企业的原料和产品的存储问题,东陂腊味的生产期,也将能从目前的3个月延长至5个月,对整个东陂腊味企业来说可谓是一个重大利好。”
曾卫光对在建的东陂腊味产业文化特色科普基地最为推崇。该基地将设立“发展历史”“生产工艺”“腊味营养”“腊味器具”“腊味风俗”等展示板块,并配以多媒体视听等科技手段来展现东陂镇源远流长的腊味文化。“这能提升全民对腊味产业文化的认知能力,学习腊味文化渊源知识、饮食、礼仪等,提升东陂腊味文化品位。”
南方日报记者 黄津 通讯员 邓锡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