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让“传统手工艺”走入新生活 广东率先探索“标准化”之路

2019-09-21 08:32 来源:广州日报 卜松竹

  不知不觉中,“非遗”这个词已经热了十几年了。

  “非遗”十几年来的发展呈现出一种从点到面,从简单到复杂,从平面到立体的态势。最初,只是一部分专业人士、热心人士及媒体对某些门类的传统手工艺的关注:继而,进入到对行业比较系统的梳理:再后来,越来越多的大众参与进来,关注的焦点也远远突破了“手工艺”的范畴,进入到各种有形、无形的领域。但无论怎样,不管是“非遗”还是“传统手工艺”“民间工艺”“工艺美术”,乃至其他,这些概念本身,就潜藏着“传承”的意涵。传承不是复制,而是积累和创新良性互动的结果。要创新,就得有参照系:要参照系,就得有标准。百花齐放、强调个性和灵性的传统手工艺,能用“标准”去套吗?也许能。在这方面,广东在全国率先做出了探索。

  2015年已发布传统工艺品服务交易标准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在对将于10月16日至20日在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展馆举行的2019中国(广东)民间工艺博览会进行前期采访时,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李丽娜特别强调了“标准”的重要。她也指出,广东特别是广州在这方面的创新性探索,很有价值。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5年3月13日,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广东省岭南民间工艺研究院、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就联合发布了《广东省岭南民间工艺研究院艺术品服务交易标准》(以下简称《交易标准》)。今年7月18日,为适应当下方兴未艾的传统技艺文创品的创作、生产、流通,这一标准又进行了修订,广东省岭南民间工艺研究院首次制定发布《传统技艺文创品应用标准》(以下简称《应用标准》),通过《传统技艺文创品信息标准卡》向消费者规范说明传统技艺文创品应包含的相关信息,试图打通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连接的信息“最后一毫米”。

  按照《交易标准》的说法,传统文化产品因工艺品类繁杂,作品个性强,每件作品因工艺、材质、主题等而不尽相同,目前行业还没有一套相关的标准。要在一个创作、制作、销售、流通的产业平台上进行交流,进行可溯源的规范性销售,需要建立一个诚信、专业、科学,具有共性的标准,使各种形态、材质、尺寸的工艺品在标准范式下进行运作,使优秀传统工艺得以保护传承和持续发展。也就是说,制定标准的目的,是希望在市场交易中,尽量消除各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公平、公开的态势。

  新制定《应用标准》 未来文创信息或“一卡通”

  依据《应用标准》,传统技艺文创品应包含传统技艺(方法)、现代设计制作及相关材料应用为一体的用品(以下简称为文创品)。基本信息包括传统技艺运用、设计制作、材料使用、参与者等相关信息。所谓“传统技艺或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历史上具有文字记载或被国家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该种技艺或方法已流传超过一百年,目前仍在传承,并具有社会文化价值”。它可包含营造、制作等技艺或方法,比如髹漆工艺、红木家具工艺、灰塑工艺、砖雕工艺、刺绣工艺等。相关文创品应列明传统技艺及使用的材料、现代设计制作所使用的材料、相关参与者等信息。

  通俗来说,在理想状态下,我们如果看到一件号称是“传统手工艺”的文创品,只要根据它所登记的信息标准卡进行查询,就能了解到它的传统“成色”有几何,哪些地方是老工艺,哪些地方有创新,以及工时、用料、作者等信息。此外,还可获知它是否被国家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的传承对社会具有的文化价值等,而在现代工艺的描述上也列明了工艺、材料。这样就将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制作进行了连通。

  广州作为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岭南文化的重要中心地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之一,曾在漫长的时间中,将创意、技术、品控、需求完美地融合一体,制作出在审美和使用层面上都达至巅峰的手工业产品,亦是商品化最好、外向性最突出的传统工艺生产区域。可以说,在明清时期高度市场化,但信息反馈迟缓的环境下,卖家和买家之间,必然存在着基于一定标准而构筑的长期信任。这种“商誉”网络,是形成良性市场环境的必要因素。一个著名的例子是广州长期、大量加工制作的外销纹章瓷。每年夏季是广州行商们与外商商讨生意的季节。一般来说,东印度公司等采购的大宗瓷器,当季便可备齐,装船离港。但要求特殊的定烧瓷则需提前预订,到下一个贸易季节交易清算。纹章瓷的烧制,从下订单到送达欧洲买家手中,长则需两到三年,短的也需一年有余。由于纹章瓷属于特殊定制瓷器,耗工费时,大多成套定制,每套数量不下200件。将相隔数千里的西方客户的需求与中国瓷匠的技艺结合在一起,生产出令人满意的纹章瓷作品,是一个漫长又充满变数的过程。但总体来看,制作失误的比例非常小,可见当时“标准”的严格及执行的得力。

  建立标准的目的是夯实市场交易的基础

  诚然,传统技艺是个非常大的“筐”,一套“标准”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但从长远来看,工业化、后工业化的生产链条必然要求“标准”不断完善。从历史上看,基于传统技艺而发展起来的手工艺制品市场,向来是在品质与价格、工艺与效率、分工与聚集、内贸与外贸、物流与金融等一系列矛盾统一体的结合。广东作为经济发达地区中非遗资源存量最大、种类最丰、传承最好、活态最优的区域,20世纪七八十年代传统手工艺品出口创汇的热潮,也是基于市场和技术的逻辑。

  广东省民协副主席、广州市民协主席、省岭南民间工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陆穗岗指出,传统工艺的最初起源是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兵器。随着时代变迁,功能弱化,文化艺术附加值增多。文艺是以人民为中心,传统工艺也应回归它的本原。文创就是让优秀传统文化(民间工艺)重回生活,带来优质的美好生活。故宫博物院已研发9170种文创产品,每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

  但能做到故宫这样,毕竟还很少。现在很多地方的情况是,设计师、文创机构的从业者认识了文创的重要性,也看到了未来的巨大市场,想做也有设计能力,但是一碰就进不去了;传统艺人很多也想改变,希望融入新生活形态,进入新市场空间,但如何实现从老到新的转换?表达不出来。“两群人在那里转来转去,中间好像隔着一块玻璃,接不上电”。

  要打破这样的困局,平台很重要,标准也很重要。今年6月,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校区举行了一场“传统工艺与学院工艺跨界研讨会”。围绕“如何开展保护传承民间工艺,让文化产品融入当代生活,走进千家万户”和“如何为青年学生提供创业平台,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两大主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省(市)工艺美术师等相关人士,对优秀传统文化、民间工艺如何重回生活,如何对传统工艺与文创人才进行融合式培养,推动传统工艺与学院工艺的交汇融合,展现中国手作之美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记者获悉,在即将举行的2019中国(广东)民间工艺博览会上,一个重点展区是文创展区,将展示传统工艺大师与现代设计师结对创作的文创作品。同时,也将借这个平台,实现“传统”与“现代”两个领域及其从业人员的面对面沟通。那么,新鲜出炉的交易标准和应用标准,在当中将起到怎样的作用,值得认真观察。

编辑:李婷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