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龙门盘活红色资源助力乡村振兴

2019-07-12 09:31 来源:南方日报 林文通

  龙门,是全国文明城市,也是一方红色热土。日前,龙门永汉镇低冚“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历时10个月完成建设。在当天的开园开馆仪式上,龙门县主要领导、革命老战士及其后裔一同参加红色徒步主题党日活动。记者了解到,除了建成永汉镇低冚“红色村”,该县平陵街道白芒坑红军园以及地派镇派芒村红色景点均在紧锣密鼓建设中。龙门计划通过深耕红色旅游等,打好“红色牌”,念好“绿色经”,助力乡村振兴。

  建成县内首个红色革命教育基地

  在永汉镇牛牯嶂山脚下,坐落着一个静谧安详的村庄——低冚村。它既是省级贫困村,又是革命老区。这里不仅民风淳朴、山清水秀,还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

  据了解,低冚村是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建立的革命根据地所在地。1938年冬,以龙门最早的共产党人王达宏为首的爱国青年和有识之士,在这里成立了“永汉大众救国会”宣传抗日救国;次年冬,在低冚村大围村民小组成立了龙门县中共领导的金龙大队,并开展了第一次武装革命。解放战争时期,低冚村曾爆发了远近闻名的低冚伏击战。这里还诞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龙门县第一任县长李绍宗,龙门县第一位革命烈士钟水容也出生于此。

  除了红色人物,低冚村还有抗战时期留下的红色遗址。目前,该村有资可查的红色遗址有5个,分别是低冚村大围祠堂、低冚村伏击战遗址、妇女夜校遗址、聚和堂宗祠和前阵哨岗。遗憾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有的遗址已经不复往日风貌,比如李绍宗故居经国民党反动派的三次纵火焚烧,只留下断壁残垣;抗战时期教妇女识字、宣传抗日救国道理的低冚妇女夜校也被国民党反动派烧毁,仅剩一块石碑为证。

  多年来,修复和保护红色遗址,弘扬和传承红色精神,成为低冚村村民殷切期盼以及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的事情。2017年底,广东省正式启动“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计划在全省范围内打造一批红色资源丰富、时代特色鲜明、社会影响广泛的基层党建示范点和精准扶贫示范村,低冚村位列其中。

  2018年6月,该项工程正式启动,投入资金共4350万元,历时10个月建成。该“红色村”划分为前导区、胜利主题区、抗争主题区、史实主题区4个区域,每个区精心策划打造、内涵丰富,是龙门县首个革命传统教育和乡村振兴战略实践基地。

  “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充分挖掘低冚村红色资源的潜在价值,并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设计规划,整体串联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尽可能地还原历史风貌,又增添了新时代的元素。”据永汉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配套设施建设方面,该村完成了红色遗址周边破残建筑、空置泥砖房清拆,结合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活动,共清拆150间无历史价值及乱搭乱建建筑约1万平方米;完成低冚伏击战遗址一河两岸沿岸1公里整治;完成新农村文化墙彩绘700平方米,设置新农村文化标识牌27个、果皮箱100个、大型垃圾收集箱2个,绿化村庄1000平方米;完成大围、岭排、八担夫、星岛风水塘综合整治和大围文化广场建设,以及新钟屋、李屋巷道硬化、雨污分流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对于低冚“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的建设,80多岁的“东三支”革命老战士连房彬在参观后感慨道:“项目的建设体现了各级政府对红色文化的传承的重视。”

  红军园计划国庆前完成一期建设

  平陵街道山下村白芒坑是龙门有名的革命老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师曾在此地驻扎,与当地村民结下浓厚的鱼水情,成为世代相传的一段佳话。如今,彼时的人已不在,但各式各样的革命文物、布局整齐的客家围屋、造福后人的“红军井”……都保留了当年的红色足迹。

  据史料记载,1927年12月11日凌晨,震惊中外的广州起义爆发。当年12月13日,广州起义失败后,起义军余部共1200多人突破重围,进入了花县县城(今广州市花都区),并宣告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师成立。这是中国最早使用红军番号的部队。红四师后于当年12月19日转战龙门县地派镇,并于次日进入龙门县城进行改编、休整。其后,红四师途经平陵白芒坑驻扎了3天,连夜挖了一口井,解决了村民挑水难的问题;向村民宣传红军的革命方针和宗旨,使村民第一次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春去秋来,四季轮回。红四师曾居住的松龄围客家围屋,现在已有过百年历史。经过修缮,其三分之一变成了展览室,里面保存着革命军人当年的生活用品、武器等。围屋外面的“红军井”润泽了几代人,在村村通自来水的今天,村民不再去井里挑水,但他们经常去井边打扫卫生。

  为缅怀红军历程,再现当年白芒坑的红色革命精神,龙门县委、县政府决定以中国最早的一支红军——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师转战龙门的历史为载体,建设一个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红军园。根据项目规划,红军园分3期建设:一期将建设红军广场、红军纪念馆、湿地公园等,并对山下村的民房进行外立面改造;二期将建设东江干部学院,并将该学院打造成粤东地区党员干部培训的红色教育基地;三期将引进企业,整合山、塘、林、田等生态资源,发展红色旅游项目。

  “红军园建设项目以白芒坑革命旧址为核心,结合周边的红色遗址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部署要求,对山下村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平陵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推进项目建设,平陵街道把红军园建设项目列入重点项目来抓,联合县国土、住建、发改、林业等部门,多次实地勘察和讨论协商,计划今年国庆前完成一期建设。

  筹划深耕红色旅游和绿色农业

  “红色基因、绿色发展,是‘龙门所能’‘龙门所优’‘龙门所长’,龙门要打好‘红色牌’,念好‘绿色经’,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子。”龙门县委书记陈伟良表示,龙门这片红土地孕育了126个革命老区村、104处革命遗址,同时,龙门也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决守好北部生态屏障,使红色和绿色成为龙门永恒的底色。

  一方面,龙门境内红色资源将在党建方面发挥重要教育作用。当地着力把红色精神的丰富内涵转化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引领脱贫攻坚、推进基层治理的动力源泉,写好绿色发展大文章,将龙门建设成为全省生态功能区绿色发展的引领者。据了解,今年“七一”以来,全省各地已有2万多名党员到白芒坑红色革命旧址参观学习。待平陵街道白芒坑红军园建成,这里还将是龙门县党建“三轴两园一基地”中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

  另一方面,立足“红色”资源,加快“绿色”振兴,龙门正筹划深耕红色旅游和绿色农业,精耕绿色家园,助力乡村振兴。如低冚村就规划建设了长为1.2公里的红色旅游、红色徒步路线,可让游客用脚步丈量低冚建立革命根据地和低冚伏击战(龙门解放战争第一战)的厚重历史。地处地派镇西北部的芒派村将依托雷公贝村祠堂、芒派村革命烈士纪念墓、三角山大岭头战斗遗址、欧岭下长窝红军医疗站等遗址,打造红色景点。而山下村在充分发挥党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的同时,还将兼顾红色旅游。在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方面,龙门县打算将山下村红军纪念园周边旅游景区(点)联动起来,一同纳入龙门县旅游精品线路进行宣传推广。

编辑:李婷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