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让开平碉楼与村落活起来

2019-03-04 10:18 来源:南方日报 刘利元

  开平碉楼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乡土建筑。墙体比普通的民居厚实坚固,窗户设有铁栅和铁板窗门,碉楼上部的四角一般都建有突出悬挑的全封闭或半封闭的角堡(俗称“燕子窝”),角堡内开设了向前和向下的射击孔,可以居高临下地还击进犯之敌,它们与所在村落融为一体,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开平碉楼最早建于明朝后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规模,鼎盛时期有3000多座,现存1833座。按建筑材料不同可分为钢筋水泥楼、青砖楼、泥楼、石楼等,按功能不同可分为众楼、居楼、更楼等。

  2001年开平碉楼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1届会议通过决议,将中国的开平碉楼与村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5处世界遗产,中国首个代表华侨文化的世界遗产。决议对开平碉楼的显著普遍价值的阐述是:这些碉楼及其周围的村庄以其对中国和西方建筑风格的大胆融合,对当地传统碉楼建筑的传承和发展,其保存的完整性以及与其农业景观的和谐一致,因而具备了显著普遍价值。碉楼引人注目的造型反映出了一种重要的人文价值——旅居海外的华侨带回来的建筑风格与本地的农村传统,在世界上一个特殊的文化区域内的交流。从明朝开始,为了对付当时猖獗的匪患,开平地区就有了建造防御性碉楼的传统,碉楼的名称说明这一传统盛极一时,而归国华侨带回来的丰富资源为应对匪患泛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所建造的碉楼就是极好的印证。碉楼主楼以其环境和财富展示,成为一种建筑形式,反映出开平华侨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对南亚、澳大利亚和北美等国家的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开平乃至中国社会与上述各国一脉相连的联系。

  文物既是人们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又是普及历史知识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教材。开平碉楼是中国乡村民众主动接受西方建筑艺术并与本土建筑艺术融合的产物,来自不同旅居地的归国华侨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一方面体现了广大华侨爱国爱乡血浓于水的桑梓情怀,另一方面也充分体现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借助对外开放、展览展示、研学旅行等方式,开展包括开平碉楼在内的华侨建筑活化利用,不仅有利于延长文物寿命、激发文物自身活力,而且有利于增强文物对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吸引力,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特别是加强中小学生课外教育,增进海外华裔青少年对祖籍国的血脉亲情。

  文物展览具有真实性、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等特征,相比于其他宣传方式,其对受众的感官认识和冲击力更强,留存的记忆更深刻,社会影响力也更深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文物保护,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因此,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加强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和展览展示,借助文物展览宣扬华侨爱国爱乡的伟大精神,在向全社会传播正能量的同时,也有助于打造城市品牌,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此外,要突出教育性、实践性、公益性,利用开平碉楼等华侨建筑开展研学活动。古罗马学者西塞罗曾说,一个人如果对自己出生以前的历史毫无所知的话,这个人就等于没有长大。一定程度上讲,割断了历史,“现在”就失去了纵深,成为一个单薄的平面。人们渴望走进历史、了解传统,正是希望于其中理解当下、定位自身。要以预防为重、确保安全为基本前提,以深化改革、完善政策为着力点,以统筹协调、整合资源为突破口,因地制宜开展研学旅行,倡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可以组织开展“寻找华侨的足迹”“侨乡村落定向越野”等乡土侨情教育研学实践课程,组织青少年学生参观有关华侨文物建筑和博物馆,了解华侨建筑特色和历史由来,了解华侨在外的艰辛奋斗历史,了解家乡发展与华侨的密切联系,用心感受华侨爱国爱乡的高尚品质。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作者系江门市教育局副局长

编辑:李婷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